3643-作者:心理学

  所有一级领域  所有二级领域

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 查看更多

R=R1(-1):角色在规则下必须做的事,数学逻辑特征值为(-1,0),R1(-1)意思为违反了规则范围内的事情,属于角色责任低阶的表现。比如:公司规定九点上班,小王九点半上班,小王迟到属于必须做的事情没有做到,属于R1(-1)。


        心理导读:对于很多人而言,工作和生活是一个矛盾体。在保证事业有成的同时还能拥有惬意的生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职场中的人,大多渴望寻求一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中国心理健康网

问问你自己这9个问题,看看自己能分清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吗?

1.你的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在哪里?

你知道自己的工作什么时候结束生活什么时候开始吗?你需要对这两者有个清晰的区分。

2.你的工作和生活平衡吗?

任何事情一旦失去平衡就会崩塌,如果某一区域在主导和控制着另外一个,那就会产生矛盾。对其中有些来说,一旦达到极限其中一个就会毁掉另一个。

3.其中一个是否对另一个产生了消极影响?

你是否有把工作压力带回家?或者你是否有让家庭生活的压力影响到工作?你得小心处理,否则你在其中一个区域的态度和情绪将给另一个带来消极影响。

4.哪个对你更重要?

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你是“为了生活而工作”还是“为了工作而生活”?当这两者之间存在矛盾时,你会优先选择哪一个?你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就能说明你对这两者的优先顺序的处理。

5.哪个你花的时间更多?

生活说白了就是关于优质时光。工作和生活,哪个你花的时间更多?你不能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花在其中一个上,然后把另一个塞到一天中剩下的零碎时间中。

6.你享受自己在做的事情吗?

这个问题人们一般会联想到工作,你喜欢你的工作吗?但其实这个问题又并不仅限于工作。生活中的私人时间你在做的事情,你喜欢吗?

7.下班后你还继续工作吗?

晚上你还会继续工作吗?全天候接收文件和邮件,睡在床上也还是会用智能手机处理这些?

8. 你能把工作从脑海中剔除么?

你能和工作“断开联系”吗?或者就算是晚上,你也还是会谈论工作事宜?又或者因为工作压力和工作事宜你晚上会失眠?

9.你度假了么?

几乎有60%的职场人没有度完自己全部的假期。如果这里面有你,那就说明你的工作比生活更重要,你愿意为了工作牺牲自己的个人时间。

你需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工作什么时候结束,生活什么时候开始,为这两者画一条明确的界限。你也可以抽出点时间去休息,享受生活。

       文静在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工作,为了写出新颖完美的文字,总是绞尽脑汁,上下班都在思考创意,就连节假日也要坐在电脑前苦思冥想,以至于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处理个人事务,生活上的事情越积越多。慢慢地,文静的心态就越来越不平衡了,工作激情逐步下降,有时候上班不想工作,总想看看微博发发朋友圈,淘淘宝购购物,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弥补自己,心态才能平衡一点。久而久之,她工作与生活各方面都处于混乱状态,这让她常常感觉身体很累,心更累。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边界”不清导致的。我们说“边界”,它包括自我与他人之间,自我与社会之间的物理、心理上的距离。此案例中,文静显然是没有建立并保持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健康界限,将工作的事带到生活中,又在工作中掺杂个人生活的事,这使她工作生活一团糟。要让工作和生活有效、有序地进行,我们应该建立自我与社会间健康的界线。

       首先,最好在“生活区”和“工作区”之间设定物理边界。比如生活、休息时用的日常用品、手机等放得离办公桌远一些,投入工作后,规定自己一定时间内不能碰。另外,别把工作带回家,在办公室里高效完成工作任务,别总想着回家还能继续干。只有慢慢“建筑”起这道界线,才不会有“两头不到岸”的感觉。

      其次,不要让人生只为工作打转。要认识到生命的价值是由多部分组成的,除了工作还有许多美好的东西,要为它们付出时间和精力。不要总是幻想等工作做完了,再去做那些想做的事,去过想过的生活,这其实是难以实现的。人的心理资源有限,太多用于工作,用于生活的就减少了。

      最后,要注重自我照顾,培养兴趣爱好,给自己的身体、心理和精神方面补给“养分”,比如放假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完成平时积压的个人事务等。只有照顾好自己,你才能产生源源不断的工作动力。


 来源:中国心理健康网 作者:Lily

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

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

责任总公式:R1(-1,0)+R2(0~N)+R3(0,+1)+R4(C/c)=1

所属责任现象:责任第一现象(一个责任主客体)

责任单位:R=R1(-1)

本文责任思维模型:理性行动“四做原理”

责任思维工具描述:必须做,努力做,应该做,选择做

文章关键词: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0位亲已答题!

 相关文章 Articles

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
Copyright © 2015 ICP备案: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
责商(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责任动力学研究院
联系电话:15800477474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