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是基于人们对行为和结果的影响判断的名称。对于责任一词,我们大可不必大惊小讶,如果能够用平常心对待责任概念,可以更多一点理性看待责任,那么很多与责任有关的问题可能会获得更好的管理方法!
----方志良
今天,给大家讲讲《卓越责任思维模式修炼20个》法则第一级(A)
一,生存级责任思维-人际工作交往
掌握这两个基本法则,帮助学员在工作、生活中可以做到基本理性分析自己的责任心、责任感水平,判断自己为人处事的一般高度。
1,理性行动--“四做”矩阵原理--口语训炼法则:
必须做-努力做-应该做-应该努力(选择)做
学习前友情告知:世界上绝大部分人难以区分这“四做”法则的内在关系
掌握水平评估:学员是否能够正确区分这“四做”的概念关系,区别与联系。
掌握标准:能够在大脑中长期形成“四做”思维模式,并运用生活工作。
我们通常习惯对我们所做的事情做如下分类:
做正确的事情,做对的事情,做遵纪守法的事情,做喜欢做的事情,做兴趣的事情,做他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做难做的事情,做善事,做快乐的事情,做没有人干涉的事情,做有挑战的事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们每天面临太多的事情,对于上述的所有事情,我们可能都需要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如果按照这样的分类,似乎很难找到“为人处事”的规律和概念分类。因为它们之间构成了纷繁复杂的关系。
现在,我们先从处事的角度来探讨。通过我对自己要做的事情大概的描述,我们大概可以把我们人的一生中要做的事情做出基本的分类,这个分类也会逐步把我们的责任进行分类。当然我们上面不是按照事物种类做平行的概念分类,比如按照安全责任、质量责任、社会责任、父亲责任、学生责任、员工的责任…如果按照这样的分类,那么责任就无法体现它是结构层次和系统关系。
感谢咨询顾问师的职业习惯,让我找到了“事情的种类”的归类和方法。根据上文我们开始可以归纳每种职业角色在工作中具体做的事情进行分类观察和体验。为了能让大部分读者能够快速理解,我可能运用了过多的简单例证,难免有点累赘,敬请谅解。
一,应该做也必须做,按照规则做的事情。也即符合角色规定要求的事情。
什么是“应该做,必须做的,按照规则做”的事情?比如老师的职业,上课、批改学生作业、备课、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比如生产工人,按照岗位规定生产作业、遵守工厂的规则制度。简单的说就是在同等岗位上对所有员工规定的共性要求的事情。大家都要按照岗位上的要求来做。
生活中,无论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事情就是要遵守法律法规;工作中,每天需要遵守公司的规则制度;生意场上,我们要遵守契约和合同条款。如果我们违反了“应该做必须做,按照规则做”的游戏规则,我们就要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比如我们违反了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在公司违反了公司的制度,公司就会对员工进行相应处罚;违反了合同内容就要进行相应的赔偿。这类事情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带有一定的约束性。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没有例外的。
举例说明,公司规定上班打卡,如果迟到或者早退,就会受到人事部罚款或者警告等相关行政措施;如果没有按照职业规范佩戴安全帽进入生产作业环节、没有按照规程操作设备、没有按照标准检验产品质量等等岗位职责上规定的事情,就会受到公司的处罚。生活中,作为父母的角色,就要养育小孩;在飞机或者机场规定不能够吸烟的地方不吸烟,飞行途中不打手机,否则就是违反航空规定,就一定会遭到警告和行政拘留甚至更重的法律制裁;交通法则规定不准酒后驾车,如果你酒后驾车就一定会受到拘留处分。
这类事情必须是基于国家法律、法规、制度和各种角色职业规范约束条件下实施与完成。每个人根据所处的角色需要做的角色本职工作。如果不去做,就等于没有进入角色,违法角色要求。很显然,会受到相应的角色规定的制度、法规处罚措施。
二,如何做得更好,需要努力以及结合能力做才能完成的事情。即超出角色期望的事情。
第二类事务是相对于第一类事务而言,在同等岗位中通过努力和结合能力取得超出岗位要求的业绩的事情。比如说,同为老师,有的老师的教学非常优秀,得到学校和学生的认同和赞赏;作为工厂生产人员,取得超出同岗位成员的生产成果;作为销售人员,超出公司要求的销售目标。
三,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即不在角色规定范围内的事情。
“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也就是说,做与不做都没有人约束的事情。这类事情如,帮助他人、捐款、助人为乐、好善乐施等。这类事情和第一种相比,就是没有强制性的约束限制;和第二类事务相比,也没有明显的难度要求;这类事情都是发自内心、自发、自觉的一种行为表现。可以做、也可以不做的。做与不做都在法规、制度的游戏规则上没有任何的要求,但是在内心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比如说帮助人后会得他人的感谢,每个人都会由衷的开心。简单举例说明,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你问路,别人可以告诉你,也可以不告诉你;你得到别人的帮助,你可以说声谢谢,也可以不说;朋友不开心的时候,你可以安慰一下,也可以不安慰;朋友得意的时候,你可以祝贺,也可以挖苦,也可以什么都不表示;坐车的时候,遇到老人你可以让位,也可以装作睡觉;工作中没有规定的一些职责,你在没有人做的时候,你可做也可以不做;社会上的捐款,你可以捐款也可以不捐款。总之,这类事情没有任何主观上面的限制。其实,我们生活和工作上大部分事情都属于这类。
四,最后一种事情就是和原因相关的事情,由于原因导致的行为或者结果的事情,或者说因为原因影响角色无法正常完成上述三类事情。第四类事务在通俗的概念上不是很好定义,因此可能不太好理解,但是又是大量真实存在事情。读者可以先从下述描述先简单认识,后文将会通过理性的角度详细阐述。找原因找借口或者因为原因导致的事情”。
通常前者指的是主观上容易找借口、找理由以及找原因的事情。这类情况非常多:比如,上班迟到了,你会说找堵车或者车坏了为借口;
不想去上班,会找生病为借口,或者说真的生病的原因,导致无法上班;
不努力工作,找待遇低的原因;
生产出现质量问题,你会说原材料有问题或者说设备有问题的理由;
销售完成不了目标,你会说其他竞争对手有很大力度的促销活动或者最近客流量很少,淡季的原因。
后者指的客观因素的原因导致的事情或者问题:
如,地震的原因导致的人员伤亡;
工厂周期性限电、停电的原因导致产量的下降、客户订单无法准时交付;
劳工荒、招工难的原因导致的工厂劳动力资源不足,严重影响生产负荷;
公司发展碰到了瓶颈;
金融危机的原因导致很多企业倒闭。
总之,这类事情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的行为或结果。通常人在这类问题上会产生消极、抱怨的情绪。
我们每个人天天都经历过这类事情或者说问题,不再一一列举。读者有兴趣可以从回顾一下自己这个星期找过多少借口来掩盖问题。
现在,我们可以直观地、系统地通过饼图把我们人生四种事情做出结构分析:
一,你应该做的事情也必须做的事情:符合角色规定要求的事情。
二,如何做得更好,需要努力和能力才能完成的事情:超出角色期望的事情。
三,可以做、可不做的事情:不在角色规定范围内的事情。
四,各种原因导致的事情:因为原因做不了的事情,或者因为原因导致的事情:(因为原因影响角色无法正常完成上述三类事情)
比如说吸烟,有规定角色不能吸烟的属于第一类;没有规定角色可以吸、也可以不吸属于第三类;角色找各种原因吸烟的属于第四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