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9-作者:心理学

  所有一级领域  所有二级领域

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 查看更多

R=R3(+1):R3义务责任,应该做的,数学特征值为(0,+1),R3(+1)是指在没有强制的要求之下,这件事情你做了,是应该的,属于义务责任高阶R3(+1)的体现。比如:大街上有位老奶奶摔倒了,大家都过去帮助她,将老奶奶扶了起来。


心理导读:与合得来的人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谁都能做到。可是,如果是性格合不来的或自己讨厌的,也应该努力适应他们,并和他们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才可以说是一个出色成功的“外交家”。——中国心理健康网
 

我们每个人,在自己所接触的人中,必然会有与自己合得来和合不来两种类型的人。若是在学生时代,可以避免与自己性格不合的人交往,但是在企业里,绝不能那样做。与上司、同事相处,如果自己不能积极主动地努力适应对方的性格特点,工作就不可能顺利进行。
在人际关系上经常出问题的人中,多数人都是放弃了这样的努力:没能积极主动地去适应别人的性格特点。自己不做出让步,去努力适应别人,却一味地批评别人———“那个人有缺点……”“这个人令人讨厌……”这样就不可能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合得来的人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谁都能做到。可是,如果是性格合不来的或自己讨厌的,也应该努力适应他们,并和他们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才可以说是一个出色成功的“外交家”。
为了与自己性格合不来的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平时多用心、多留神是非常必要的。在掌握了人际关系基本常识的基础上,无论遇到任何事,都要试着改变一下自己的思维,改变一下自己的观点、看法。做这些努力对彼此之间关系的好转大有作用。列举几种不损害人际关系的秘诀。
1.要知道“棘手”和“讨厌”是不同的。
当觉得对方不好应付、很棘手时,不要让这个阶段迅速发展成个人感情的好恶阶段,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旦发展到讨厌的阶段,要想变为喜欢是相当难的。
即使认为是性格不合的类型,也不能陷入到讨厌对方的情感之中去。只有停留在只是觉得对方很难与之相处,有些棘手的阶段,才可能冷静地和对方相处。
2.要与合不来的人多沟通、多交流。
无论是谁,都是从觉得与对方合不来的一瞬间开始不知不觉回避与对方交往的。这样彼此之间的关系永远也得不到好转。越是觉得与对方合不来,就越需要增加与对方交流沟通的次数,越需要主动了解对方。这样做是为了增进彼此了解。掌握了对方的性格与个性,才能消除误会和偏见,进而才会相互信任和理解,达到消除隔阂的目的。
另外,不能从对方的言语表面或者对方的表情、态度、动作等非语言的部分妄加推测。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有些人不善于表达情感,属于情感内藏型。多接触、多沟通、多交流,很可能会发现自己对其有诸多误解,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很可能因而得以好转。
总之,最重要的是自己要主动与别人多接触、多沟通。让对方有一个好心情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最大秘诀。
3.改变着眼点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有很多人在心里认为别人:“好极了!”“真棒!”“真漂亮!”但不善于说出口,也许是认为“即使不说,他也能领会吧”。但现实生活中,如果不说别人就不知道的事情有很多。无论你在心里怎么想,只要没用言语表达出来,自己的心情就永远也不会传达给对方。
因为并不是阿谀奉承的话,而是发自内心的要赞扬对方,所以应该真诚地说出来,让对方知道你的心情。发自内心的赞扬是思想、感情交流的基本。
4.优点和缺点往往是相对的。
也许有些人不能很好地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相反却总看到别人的缺点和短处!这样的人即使勉强说一些赞扬别人的话,也很可能会引起别人的不高兴。如果你也有这种倾向,那你一定要试着改变自己的视点。
在这里我们要提示一点,优点和缺点往往是相对的。比如,过于神经质而斤斤计较的人,换一种角度也可以说是能够注意到细小的地方且比较细心的人;马马虎虎、粗心大意的人,换一种角度也可以说是不拘小节且心胸宽广的人。优点和缺点往往是相对的,随着着眼点的不同,缺点可以变成优点。
一开始就与自己情投意合的人,在相互交往中自然会看到对方的优点。可是,自己觉得有些不好应付的人,就容易看到他的缺点。这都是受了自己看法和观点的影响。自己如果能冷静地看别人,认为是缺点的地方也可以看成是优点。总之,最重要的是要试着改变自己的视点和着眼点。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

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

责任总公式:R1(-1,0)+R2(0~N)+R3(0,+1)+R4(C/c)=1

所属责任现象:责任第一现象(一个责任主客体)

责任单位:R=R3(+1)

本文责任思维模型:理性行动“四做原理”

责任思维工具描述:必须做,努力做,应该做,选择做

文章关键词: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0位亲已答题!

 相关文章 Articles

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
Copyright © 2015 ICP备案: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
责商(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责任动力学研究院
联系电话:15800477474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