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6-转自陈婧 - 洛阳的文章

  所有一级领域  所有二级领域

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 查看更多

R=R1(-1):角色在规则下必须做的事,数学逻辑特征值为(-1,0),R1(-1)意思为违反了规则范围内的事情,属于角色责任低阶的表现。比如:公司规定九点上班,小王九点半上班,小王迟到属于必须做的事情没有做到,属于R1(-1)。

陈婧 - 洛阳 的文章 理性责任职场——我在外企十五年 第一章 离开象牙塔 (2)

第一章 离开象牙塔 (2)


随着阿眉自信满满的和招聘人员微笑告别,小溪也踌躇满志,她将自己的简历递给了招聘人员,并准备坐下等待问答。然而,招聘人员接过简历后大致翻了翻,又抬头看看小溪打量了一下,说:“好的,你的简历我们收到了,有进一步消息的时候,我们会跟你联系的。” 说完,便把小溪的简历放在了一沓简历上,而阿眉的简历则是在另一沓。看看眼前这鲜明的对比,阿眉和招聘人员侃侃而谈,而小溪却连一句自我介绍的机会都没抓到,她似乎明白了自己已经被淘汰掉了,只是,为什么呢?


在离开招聘会现场返校的路上,小溪内心非常不平衡的向文森抱怨:“你说他们招聘人员究竟看中的是什么?难道企业不是都想要优秀毕业生么?我的简历中,那么多的优秀奖学金和学生干部的证书,而阿眉的什么都没有,凭什么我的简历会被扔进废纸堆?”


眼看着小溪越说越生气,文森只能安慰着说:“哎呦,这也不一定说明你比阿眉差嘛!也许是这个招聘人员不够专业,只看外表,不看能力……”

文森的话还没有讲完,就被小溪恶狠狠的眼光给瞪了回去:“你是说我不如阿眉漂亮,对不对?!这是求职,又不是选美,打扮那么妖娆做什么?!”

“我没说你不如阿眉漂亮,真不是这个意思。但是,客观的说,阿眉今天的装束确实比较职业,尤其这个公司主营假发,对形象感肯定敏感。相对而言,你还是个学生打扮,而且还挂着个破裤腿……”文森一边解释,一边忍俊不禁的偷笑了起来。



责任动力(4R4P)学理论要点

人的行为,按照所发生的关系环境,可以分为个体行为和社会行为。

个体行为,不会对他人造成影响,进而收到来自于他人的评价。例如,小溪翻越围栏,如果是自己家院子的围栏,对他人没有影响,不会受到来自于他人的评价,则属于个体行为。

社会行为,发生在特定的社会关系/环境中,会对他人造成影响,受到来自于他人的评价。例如,小溪翻越省人才交流中心的围栏,会对他人产生影响(其他应聘者纷纷效仿),或受到来自于他人的评价(保安大叔认为其违规并要阻止),故属于社会行为。

个体行为不存在责任评价,而社会行为一定会存在责任评价。


学生在学校,处于社会关系/环境当中,会有责任评价的产生;学生离开学校,步入社会时,亦处于社会关系/环境当中,也会有责任评价的产生。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学生时代,来自于责任客体的评价会相对宽容或不予评价,即可接受更多的个体行为的存在;而离开校园后,责任主体则会面临 360 度各个方面的评价,并产生与之相应的结果。

责任主体:社会行为的产生者。

责任客体:社会行为的评价者。

思考:

招聘会前一天,为什么应届毕业生会忙碌于编辑、美化、打印自己的简历?

文森又为什么会认为,阿眉相对职业一些的装束会有利于求职、应聘?


解答

在此社会关系下(招聘与被招聘),所进行的社会活动中(求职),只有责任主体(学生)呈现了最佳状态的简历、能力和综合素质,才有可能得到责任客体(招聘人员)的积极评价(青睐),从而给与进一步的面试或就业机会。


简介

作者通过“责任动力(4R4P)学”培训类职场小说, 将“责任动力学”理论体系与实际工作及培训咨询经验相结合,从责任主体与责任客体双视角出发,以理性责任思维分析本人所见所闻的各种案例,揉合于一本职场小说当中,从而帮助更多的职场新人、菜鸟和老将以角色代入的方式轻松学习并应用好4R4P,最终实现“费力最小”的职场飞跃。

作者从业跨国公司十余年,任职高级人力资源经理、企业培训官、4R4P责任动力学高级培训讲师, 4R4P责任动力学五年实战培训经验,培训对象覆盖高校、外企、民企、大型国企等不同组织类型。

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

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

责任总公式:R1(-1,0)+R2(0~N)+R3(0,+1)+R4(C/c)=1

所属责任现象:责任第一现象(一个责任主客体)

责任单位:R=R1(-1)

本文责任思维模型:理性行动“四做原理”

责任思维工具描述:必须做,努力做,应该做,选择做

文章关键词: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0位亲已答题!

 相关文章 Articles

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
Copyright © 2015 ICP备案: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
责商(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责任动力学研究院
联系电话:15800477474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