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10-作者:葛杰

  所有一级领域  所有二级领域

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 查看更多

R=R3(0):一般词汇:嘲笑,不理睬,冷漠,不关心,不互助 R3义务责任,应该做的,数学特征值为(0,+1),R3(0)表示在没有强制要求下,本来应该做到的事情没有做。比如:大街上有个老奶奶跌倒了,大家都在嘲笑她摔倒的姿势,却没有人去扶她。

                

                                      

       责任是指人的一切社会活动在社会关系中的评价综合。

责任的主体是指承担责任的一方,也就是被评价接受评价的一方。我来承担责任,我对谁负责。责任的客体是指评价的一方。谁对我负责,我对谁评价。责任主客体的概念必须特别清楚,这对于如何转化主客体非常重要。

 

案例一:家长哄着孩子学习、逼着孩子学习

       简述:张妈妈的孩子今年刚刚进入初一。进入初中以后,由于环境的改变、科目的增加,难度的加大,导致孩子到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适应。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每天晚上放学以后作业特多。刚开始张妈妈没在意,但是一段时间后情况越来越严重,于是张妈妈着急了,张妈妈每天晚上都坐在孩子旁边,全程监督孩子写作业,帮孩子检查错题。但是情况好像并没有好转,搞得张妈妈苦不堪言,身心疲惫,对孩子的脾气也越来越暴躁

4R4P分析

1、正常思维,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必须做的事情。家长的任务是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条件。

2、本案例中,张妈妈由于担心孩子的成绩,晚上全程陪护孩子写作业,帮孩子检查作业,不停唠叨,过分或不当R3,导致好心办坏事,使得原本厌学的孩子更加厌学,而且由于张妈妈在孩子学习上的过分参与,喧宾夺主,反而妈妈担当了学习的责任主体,孩子成了学习的责任客体。

3、很长一段时间内,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无微不至地关心着孩子,常常R3地做一些本来应该由孩子做的事情,比如从小给孩子穿衣服,追着喂孩子饭,帮孩子洗衣服,给孩子叠被子,打扫放假卫生,孩子学习过程中给子端茶倒水。由于这些长期错误地训练导致孩子错位地认为这些事情本来就应该是父母做的事情。时间一长,习惯成自然,生活上孩子越来越懒惰,最终在学习上也跟着懒惰起来,遗忘了自己在生活中,在学习中自己必须是责任主体。

4R4P培养孩子责任主体意识的建议:

1、停止唠叨,停止过分监督。

2、敢于装傻,做一个傻家长,让孩子去讲给自己听。而不是去教孩子如何如何。

3、在家里营造读书学习的环境,带动孩子意识到在学习每个人都必须是主体。

4、鼓励孩子在课堂上去积极发言,帮助其他孩子学习。

 

案例二:老师的苦恼

       简述:王老师今年大学毕业,在一个初中里担任数学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王老师发现班里的孩子学习成绩参差不齐,人数有50人。这导致两个问题:一是王老师在讲授知识点的过程中很难照顾到每个孩子原有的接受能力和知识水平,二是课堂纪律难以把控。这些问题令王老师非常苦恼。于是王老师更加努力,上课严格控制课堂纪律,从上课铃声的那一刻起到下课铃声响起的那一刻都拼命的讲,只是期望能给孩子们多讲点。

4R4P分析:

1、在课堂这一特殊的环境之下,课堂作为载体,老师引导孩子进行学习活动。按照正常的逻辑思维,学生必须是学习的责任主体,老师充当的角色是学习的责任客体,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

2、本案例中,王老师为了解决遇到的问题,采取了两个措施。一是严格把控纪律,一是拼命讲,满堂灌。这在形式和实质上都把老师自己置于学习的责任主体地位,让孩子也错误地认为学习是为了老师,学习是在R3老师,把老师当做学习的责任主体,自己反而置于了责任客体的地位。

4R4P培养孩子学习责任主体意识的建议:

1、停止满堂灌教学,每堂课留出固定时间让全班学生一起参与讨论。

1、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去学习 。

2、让孩子互相成为老师,根据基础分组教学,每组选出值日小组长,值日小组长负责本组学生学习的检查和知识点简单讲解。

3、每日推选明日小老师,负责明日课程基础部分的讲解。

       从这两个案例中,个人认为然孩子明白在一些事情中必须是责任的主体,不能偷懒,不能依靠别人,不能把自己置于责任客体的地位很重要,所以我最后的建议是:从小灌输、影响孩子的规则意识,培养孩子的角色责任。这是以后孩子在家庭中在一些根本的事情上能够尊重父母,在课堂上能够遵守班级纪律的根本。

 

 

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

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

责任总公式:R1(-1,0)+R2(0~N)+R3(0,+1)+R4(C/c)=1

所属责任现象:责任第一现象(一个责任主客体)

责任单位:R=R3(0)

本文责任思维模型:理性行动“四做原理”

责任思维工具描述:必须做,努力做,应该做,选择做

文章关键词: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0位亲已答题!

 相关文章 Articles

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
Copyright © 2015 ICP备案: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
责商(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责任动力学研究院
联系电话:15800477474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